欢迎来到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

收藏本站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行动纲领》正式发布

作者: 来源:中物联教育培训  时间:2021-10-04 16:36:54

2021年7月30日,第二十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研讨会以“新时代、新文科、新物流”为主题全面推进物流类专业新文科建设。会上,《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行动纲领》(以下简称:行动纲领)正式发布。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物流教指委主任、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执行)副会长贺登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委书记李幼平,物流教指委副主任、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何明珂,物流教指委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学,物流教指委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物流研究院院长张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物流教指委秘书长郭肇明等领导嘉宾上台共同完成了启动仪式,物流教指委委员以及来自全国高等学校的物流类专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共5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行动纲领》以《新文科建设宣言》为愿景共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从人才新标准、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新布局、课程新体系、思政课程新要求、教学新范式和质量建设新文化等七个方面绘制了物流新文科建设的“行动图谱”,明确了物流新文科建设的行动目标、行动原则和行动要点。

《行动纲领》突出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新文科建设(以下简称物流新文科)“文工融合”、“文理融合”、“人文自然融合”特征,跨学科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展现中国物流实践、凝练中国物流经验、体现中国物流智慧,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经济、新业态下物流类专业建设的新内涵、新特色与新要求。

启动仪式上,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物流教指委主任黄有方全面回顾了物流教指委推进新文科建设系列活动,总结了过去一年来贯彻落实《新文科建设宣言》物流新文科建设试点、研究、改革实践和推进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会议设置了 “物流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论坛”,与会代表结合《行动纲领》,就物流新文科建设进行了充分研讨,对下一阶段物流新文科建设工作的方向、路径、任务达成了共识。

《行动纲领》的发布是物流新文科建设扬帆竞渡的新起点、创新发展的里程碑。下一步,各高校物流类专业将结合区域发展和本校实际,将《行动纲领》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实现物流类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行动纲领

一、行动目标

抓住新文科建设战略契机,依据《新文科宣言》的指导思想和任务要求,紧扣产业变革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以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话语为引领,打破原有专业之间的边界,推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以下简称:物流类专业)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创建展现中国实践、凝练中国经验、体现中国智慧的中国物流学派;服务国家战略,承担时代使命,厚植家国情怀,优化人才培养新生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实现物流类专业新文科(以下简称:物流新文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基础素质高、专业能力精、综合实力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创新物流人才。

二、行动原则

(一)价值引领。将传承中国精神、弘扬优秀文化、响亮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作为物流新文科建设的动力源泉;将不断充实中国文化、提升中国价值作为物流新文科建设的历史使命,使物流类专业成为新文科建设的探路者和引领者。

(二)需求导向。基于世界多极化、科技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产业数字化的趋势,适应双循环格局构建、物流技术智慧化、物流模式绿色化、供应链全球化、多业融合对物流人才的新需求,优化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对物流新文科人才培养进行前瞻思考、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

(三)创新发展。顺应物流业发展新阶段、新趋势,描绘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新蓝图,激活物流类专业建设新动能,突出问题意识,明确特色重点,形成跨学科、跨专业创新效应、关联效应与融合效应,担当新使命,确立新定位,培育新模式。

三、行动要点

(一)需求驱动,界定人才新标准。

1.行动要求。深刻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要义,回应“数字要素驱动”、“数字化效率提升”、“智慧绿色发展”的行业新定位,界定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物流新文科人才培养标准。

2.行动任务。围绕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要求,深入调研产业发展趋势、人才供需状况,精准分析新业态、新技术对人才的新挑战,形成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画像,确定物流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二)产教融合,探索育才新模式。

1.行动要求。以产业发展推动物流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产业供应链和人才服务链的耦合共生,深化跨行业、跨专业协作,强调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培养,建设育人新环境、教学好条件,构建物流新文科协同育人新模式。

2.行动任务。立足物流类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特色,顺应业务跨文化、跨语境的要求,激发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协调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深度契合,形成利益相关者同心同向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将新理念、新业态、新技术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捋顺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构建融通中外、跨界共生的物流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三)规划调整,形成专业新布局。

1.行动要求。加强物流学科理论研究,完善物流学科体系。以“大学科”思维,构建“文工交叉、文理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业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2.行动任务。研究物流新文科建设与物流产业变革间的互动逻辑,对物流新文科人才培养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专业结构对标产业结构,从产业发展支撑度、区域布局合理度、专业结构合理性、专业调整动态性等方面评估现有专业布局,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形成物流新文科专业布局引导性建议,实现物流类专业内涵提升和结构优化。

(四)跨界共生,构建课程新体系。

1.行动要求。推动物流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构建综合性、跨学科和融通性的课程体系;开发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和职业发展。

2.行动任务。秉持技术广度、管理深度与人文温度融合的课程观,基于物流与供应链、工程与管理的交叉与融合视角,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通合一的思维,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入趋势,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开发范式,找准课程聚焦点、梳理课程逻辑线,设计“底层共享+中层互通+顶层分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五)课程思政,彰显育人新格局。

1.行动要求。深度挖掘物流类专业特有的思政元素,构建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相融合的“大思政”格局,“文”以载“道”、“工”以有“术”,滋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坚定学生职业认同。

2.行动任务。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增强学生建设物流强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的责任担当与时代使命感,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寓德于课,德智并重,将立德树人融汇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征集遴选物流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典范案例。

(六)课堂革命,重构教学新范式。

1.行动要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媒介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教学效度的方法路径,提升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

2.行动任务。外引内培,培养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推进分工合作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探究式、项目式、混合式、翻转式等教学方法创新,激发课堂活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七)持续改进,建立质量新文化。

1.行动要求。树立“成效导向,持续改进”的物流新文科评价理念,形成人才培养闭环评价与改进系统。以循证理念为参照,研究验证培养目标达成的定量、定性评价方法,实现对专业教学成果与价值的测量与评估;借鉴国际专业认证体系,推动新文科专业认证、引进工程教育认证,建设物流新文科质量文化。

2.行动任务。确立物流新文科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准则和构成要素,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系统性和发展性相统一,充分体现物流新文科对国家战略、数字经济和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建立维度广、指标全、可操作性强的物流新文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推荐新闻

研究成果